评价规则 |
备注 |
|||
形式规则 |
1,2 |
存在/不存在有否决权的评价者 |
Keeney and Nau [21] (2011) and |
|
3 |
所有关于被评价对象的初始判断都是由评价者个体做出的 |
|||
4,5,6 |
群体判断是基于评价者个体/凝聚子群/群体判断的 |
|||
7,8,9,10 |
评价者/评价群体考察相同/不同的指标集合 |
指标集固定或多指标集可约简 |
||
11,12 |
与判断概率相关的同一事件对不同评价者影响相同/不同 |
|||
12,13 |
不同评价者对相同的{指标-被评价对象}判断相同/不同 |
Keeney and Nau [21] (2011) |
||
14 |
不同评价者对不同事件判断概率不同 |
|||
15 |
不同评价者对不同评价结果的效用判断不同 |
|||
16,17,18,19 |
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评价意愿/认知程度相同/不同 |
|||
20,21 |
同一事件对群体中所有评价者有相同/不同结果 |
Keeney [19] (2013) |
||
结构规则 |
规范 |
22,23 |
协商一致性是/不是群组评价合法性的基础 |
|
24 |
评价群体具有“发生特性”(emergent properties) |
由局部互动的评价者而导致群体范围的影响 |
||
25,26 |
存在/不存在元规范(meta-norm)作用 |
即惩罚不遵守评价规则的评价者 |
||
自主 |
27,28 |
个体IT(transitivity)/群体IT(transitivity) |
个体/群体一致性评价行为规则 |
|
个体IS(substitutability)/群体IS(substitutability) |
||||
29,30 |
个体IP(preferences)/群体IP(preferences) |
个体/群体偏好判断规则(Pratt et al. 1964) |
||
个体IJ(judgments)/群体IJ(judgments) |
||||
31,32 |
评价者带有/不带有后悔值 |
x%来自已有经验, |
||
33,34 |
存在非情绪化/情绪化评价行为 |
Denis Musi [18] (2013) |
||
35 |
跟随优势评价者(如结构优势、经验优势或权力优势等) |
|||
36 |
寻求特定合作者使得特定评价子群体结构稳定优先策略 |
元规范博弈 |
||
37 |
寻求优化合作顺序使得评价群体整体结构稳定优先策略 |
|||
38,39 |
具有/不具有“巴甫洛夫方法”(Pavlovian Strategy) |
若评价者评价行为使得群体效用均偏低,则调整自主规则(Nowak and Sigmund, 1993) |
||
40 |
对评价过程有影响的事件是评价者在给定概率条件下对评价结果向量的期望效用 |
Harsanyi [22] , (1955) |
||
41 |
若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判断符合一般分布,则群体期望效用是个体期望效用的加权平均 |
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判断应用期望效用,Harsanyi [22] , (1955) |
||
42 |
评价者评价涉及了除个体预期外的全部相关信息,所以群体中没有人会单独改变其评价行为(因为所有人的评价基础都一样) |
Keeney(2013) |
||
43,44 |
评价者期望效用是/不是贝叶斯期望效用 |
Mongin [23] (1998) and Chambers
|
||
45 |
随机选择评价行为 |
不存在评价行为策略 |